刺莓、刺波、虎婆刺都是懸鉤子的稱呼,從這些名稱中不難看出它最讓人在意的就是刺。
在海線成長的孩子,如我和我的父母親,不認識也沒聽過這令人又愛又惱的植物。照找到的生態描述,台灣山區原生超過40種懸鉤子,它們有的樣貌很相近卻又相異,有的酸甜美味、有的普普。它是大名鼎鼎、超級食物覆盆子的近親,在德國生活期間,我才和沐嵩學會在森林小徑旁採集覆盆莓紅艷艷的果實來增加遠足的趣味。德國野生的覆盆莓比在超市展售的尺寸小得多,常常果粒也不完整,沒有形成完美的小盆子形狀,而且採集之後最好趕快放進口中享用,即使小心翼翼地放進保鮮盒,走到下個休憩點的時候它就開始流汁了。那趣味在哪?它無可比擬的香氣,當舌頭將它捲入口中輕壓,綻開的汁液像戀愛那樣甜酸滋味,留在齒頰間的味道就像情人的吻吧,即使知道有被刺傷的風險,也要多採幾個。
我們剛來饕農園沒幾個月那時,偷閒就在附近山野中走走,沐嵩眼尖地發現覆盆莓植株小苗,後來也在近旁發現結果的樹叢,我們把它帶回農園種植,春天結的果實又圓又紅,竟然有10元硬幣大!而且風味完全不輸德國野生的覆盆莓!愛極了~~~ (鳥兒也愛@@)
農園裡還有發現另外二種懸鉤子,應該也都是靠著鳥類傳播繁殖的,它們的果實形狀比較像覆盆子,也是小小的,但比較酸口,而且因為結果期比較長比較分散,早起的鳥兒有莓吃,總是先我們一步啄走最紅的果實......
因為它的倒鉤刺,野放橫逸的生長外型,其實作山的人不喜歡它,總是除之而後快。聽幾位山間長大的饕友說,以前山邊/山里孩子都愛採刺莓當零嘴,但是愈來愈少見了。慶幸能夠有饕農園的刺波果粒醬來回味童年。